冬虫夏草药用历史及发展现状
药用冬虫夏草,最早的文字见于清朝汪昂的《本草备要》(1694)所载:"冬虫夏草,甘平,保肺益肾,止血化痰,止劳咳。四川嘉定府所产者佳。冬在土中,形如老蚕,有毛能动,至夏则毛出土上,连身俱化为草。若不取,至冬复化为虫。后来,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1756)-书中记载:夏草冬虫,功与人参同,能治诸虚百损,该书还对冬虫夏草的产地、食用方法和用量有详细的记述。1757年吴仪洛所著的《本草从新》一书也指出:“冬虫夏草保肺益肾、止血化痰。”其后《黔囊》《文房肆考》《四川通志》《本草图说》等数百部古药书中都记载了冬虫夏草。
中国把冬虫夏草作为药材出口到国外的历史比文字记载的更悠久。从明代中叶1400-1465年间就从浙江传到日本,并在贵族中广泛食用。1723年由欧洲的传教士尚加特利茨库把从中国西北采到的冬虫夏草带到法国,由reaumur在法国科学院的学士大会作了介绍,并登在会议纪要上;1943年,berkeley鉴定了中国的冬虫夏草,正式定名为:中国虫草sphaerisienesis;1878年由saccardo归为虫草属cordyceps,冬虫夏草的研究在国外引起重视,中国虫草也开始驰名于世。
冬虫夏草由于仅分布于中国,又是数百年来我国和亚洲人民视为与天然人参、鹿茸相媲美的名贵滋补中药材,享有极高的声誉。它药性作用温和,比其他种类的滋补品更具有广泛的药用和食用性,长期以来是我国既可药用又可食用的高级滋补品,并且一年四季都可食用,对老、少、病、弱、虚者皆宜服用,无任何副作用。古代70多部中药学文献把冬虫夏草的功用归纳为:能阴阳并补,治劳嗽膈症,诸虚百损;功与人参、鹿茸同,但药性温和,老少病虚者皆宜食用。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有200多部药书详细记载了冬虫夏草的药效与用途,历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其功用为:"补肺益肾,止血化痰。用于久咳虚喘,劳嗽咯血,阳痿遗精,腰膝酸痛。"随着国内外医学的发展和中药学在全世界逐步普及,近年来发现冬虫夏草的功用效果越来越广泛。经研究证明,它是具有镇静,止血,抗惊厥,降压,改善心肌缺血,抗血小板凝结,抗衰老,调节人体免疫和具有抗肺癌、淋巴癌和肝癌功能的药物。目前越来越引起国内外药学界和生物学界研究者的重视,有关研究报道大量增加。
最早科学地描述和发表我国青藏高原有蝠蛾属昆虫分布是英国的poujade1886年在四川省的宝兴县雪山上发现一种蝠蛾,被他定名为德氏蝠蛾hepialusdavidi;后来alpheraky、staudinger等学者分别于1889和1895年在西藏发现了暗色蝠蛾h.nebulosus(同种异名:泥色蝠蛾h.luteus)、异色蝠蛾h varians两个种类。1909年oberthur在法国的armorica半岛上整理由中国西藏、四川带去的药材和植物标本中,发现一头蝠蛾成虫,并以该半岛名称定名为h.armoricanus,但在发表新种时说明,该种蝠蛾产地可能是中国川藏高原,因在半岛一直未再发现有该种蝠蛾分布;后来一直到1959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四川康定等地采到大量的蝠蛾成虫和幼虫,经朱弘复鉴定,与在法国armorica半岛发现的蝠蛾是同一种,从而定名为虫草蝙蝠蛾,并确定为中国特产的冬虫夏草菌的寄主昆虫之一。到目前为止,在青藏高原及边缘地区已发现中国特有的冬虫夏草菌寄主昆虫37种。
相关内容
标签:冬虫夏草 药用 历史
声明:
1、藏红花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医学相关、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2、本站部分图片整理自网络,无法核实真实出处,仅为分享知识,如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小编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