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冬虫夏草认识与食用上的四大误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是国家监督管理药品质量的法定技术标准。那药典上的冬虫夏草的性状和鉴别又是如何的呢?

冬虫夏草由虫体与从虫体头部长出的真菌子座相连而成。虫体似蚕,长3~5cm,直径0.3~0.8cm;表面深黄色至黄棕色,有环纹20~30个;近头部的环纹较细,头部红棕色,足8对,中部4对较明显;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淡黄白色。子座细长圆柱形,长4~7cm,直径约0.3cm;表面深棕色至棕褐色,有细纵皱纹,上部略膨大;质柔韧,断面类白色。气微腥,味微苦。

冬虫夏草的四大误区:

误区1:“虚不受补”

冬虫夏草常被误认为和大多补品一样,体虚之人无法吸收。事实上,由于其味平和,无毒副作用,可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等,可与补益药物配合食用,又可与各种祛邪药配合,治疗虚实杂症。冬虫夏草性温和,“补而不峻,滋而不腻”,食用后很少影响消化吸收,很少碰到“虚不受补”现象。

误区2:菌丝体等同冬虫夏草药草

真正的冬虫夏草食材只有纯天然野生,但目前国内一些保健品生产企业培育生产出了冬虫夏草菌丝体,当中所含活性有效成分虽然与冬虫夏草有很多相似之外,但并不能完全代替野生冬虫夏草,两者的功效也有天壤之别。所以在购买滋补品时,要注意识别原料是冬虫夏草药材还是冬虫夏草菌丝体。

误区3:冬虫夏草炖得越久越好

广州人习惯煲“老火汤”,传统认识中的汤水是煲得越久越好,这容易让冬虫夏草营养流失,药效退化。其实,炖制冬虫夏草汤,一般来说,文火煮5-10分钟,趁热饮,营养流失少。

误区4:“草”“虫”分离

冬虫夏草入药时需“草”、“虫”兼备,药性才能发挥到最佳。其实,如果遇到残缺不全的冬虫夏草,或者只有虫体而没子座,或只有子座而没有虫体,均为次品。


标签:冬虫夏草 食用

声明:
1、藏红花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医学相关、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2、本站部分图片整理自网络,无法核实真实出处,仅为分享知识,如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小编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