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虫夏草保护问题凸显 四大“药方”拯救虫草

冬虫夏草是我国珍贵的中药材,与人参、鹿茸一起被称为“中药三宝”。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养生保健的重视,冬虫夏草及其附属产品成为一个发展迅速的产业。但在多次考察和深入研究中,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姚一建博士等人发现了冬虫夏草开发和保护中的三大问题:

1、野生资源逐年萎缩,生态破坏愈演愈烈。据统计,与30年前相比,我国虫草资源量已大大锐减,其中12个产地虫草平均产量只有过去的9.94%,部分产地资源量不足30年前的2%。近年来,虽然有关部门将冬虫夏草列为国家二级保护物种,各地政府也出台政策禁挖、限挖,但对冬虫夏草的过度采挖并未得到遏制。

2、人工培育尚有许多课题亟待解决。全国先后有近百多个科研单位参加冬虫夏草研究,但在人工培育的菌种接种、重复批量培育出子座上还有一定困难,要完全实现人工培育还有相当距离。野外大面积半人工培植冬虫夏草虽在几个地区展开,也还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3、境外有关冬虫夏草的研究进展异常迅速。境外对冬虫夏草的研究不仅有人从大陆采集标本、分离菌种,而且分离鉴定出新的成分,报道了新的功能并申报专利。据不完全统计,从1981年至今,全世界共有172个与冬虫夏草相关的专利获得批准,其中我国大陆所获的专利仅为77个,不到45%。日本人申请并被批准的专利竟达68个。专利内容涉及冬虫夏草的鉴定、人工培养与发酵、医药保健品及美容产品开发、活性物质提取等各个领域。

冬虫夏草能否避免虎骨等“竭泽而渔”的悲剧,实现可持续利用?姚一建等专家大声呼吁,现在已经到了高度重视冬虫夏草资源保护和科学利用的时候了。“再不重视,采取措施,不出十年,这种宝贵资源将断送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

为此,科学家已经采取行动,和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合作在小金县建立了实验站--那里不仅地处冬虫夏草主产区之一,而且交通方便。“目前的主要任务就是指导人们科学管理和采挖冬虫夏草,同时希望通过对冬虫夏草生存环境的研究,实现半人工培植。”姚一建有一个梦想--青藏高原绝大部分地区都在海拔3700米以上,适合冬虫夏草生长,可仍然只有少数地区有冬虫夏草的存在。“如果我们能在青藏高原10%的地区实现半人工培植冬虫夏草,就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抱着这个梦想,姚一建等人提出几条建议:

第一,查清资源,全面规划。针对“家底”不清、资源分布和变化趋势不明等问题,对四川、青海、西藏、甘肃、云南等5个主要产区的冬虫夏草资源进行一次全面核查,绘制冬虫夏草资源分布图,进行虫草资源的预测。

第二,建立冬虫夏草保护区,规范管理,加大监管。建议在主要产区有选择地建立冬虫夏草保护区,在保护区内采取各种可行措施,包括设立菌源、虫源保留地,制定合理的采挖时间,设立禁挖区,改善采挖方法,及时复原草皮,像“休渔”那样实行“休虫”制度等,改善冬虫夏草生存条件,增加数量,使其安全繁衍。

第三,建立实验站,并开展全面深入的基础研究。冬虫夏草主产于我国,国外对冬虫夏草的生物学、生态学研究无法进行,主要研究活性物质。我国应开展菌物学、昆虫学、植物学、土壤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全面探讨冬虫夏草的基本生物学问题,建立相应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和交流。同时,可依托保护区建立实验站,一边培养菌种,一边尝试以工厂化方式养殖寄主昆虫,人为促进冬虫夏草的发生发展。当地居民可通过参与培植,获得相应经济利益。

第四,加强工业化人工发酵和人工培植研究,参与世界范围竞争。目前,完全人工培植冬虫夏草还不能实现。在这一背景和全面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加速工业化人工发酵研究和产业进程,制定出冬虫夏草合理利用和大规模半人工栽培的实施方案,利用冬虫夏草原产地的特殊生态条件,保护并恢复已遭破坏的自然生境和资源,人工扶持冬虫夏草及其寄主昆虫的生长,开展野外半人工培植。


标签:冬虫夏草 虫草 药方

声明:
1、藏红花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医学相关、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2、本站部分图片整理自网络,无法核实真实出处,仅为分享知识,如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小编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