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虫夏草与伪品亚香棒虫草鉴别

过去的人们搞不清楚,例如《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本品出四川江油县化林坪,夏为草,冬为虫。实际上冬虫夏草并非单一的动物或植物体,而是一个动植物的复合体,是由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寄生在生于海拔3000~4200米高山草甸地带上的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冬虫夏草的形成:夏季子囊孢子从子囊内射出后,产生芽管穿入寄主幼虫体内生长,染病幼虫钻入土中,冬季形成菌核,菌核破坏了幼虫的内部器官,但虫体的角皮仍完整无损。翌年夏季,6~7月间前后,当高山积雪尚未溶化时,虫草的子座多露出雪面,易与发现。挖出后,除去泥土及外层膜皮,晒干或黄酒喷洒使软,整理平直,7~8条扎成小把,再用微火烘干。目前药材市场出现伪品较多,笔者通过两者的外观性状、显微切片、薄层层析予以区别,现鉴别如下。

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亚香棒虫草形状虫体呈蚕状虫体呈蚕状大小长3~5cm,直径0.3~0.8cm长3~5cm,直径0.4~0.6cm。性状表面黄棕色,近头部环纹较细,有环状皱纹20~30个。全身有足8对,近头部3对,中部四对,近尾部一对,以中部四对明显。头部红棕色,尾如蚕尾类白色的菌膜,除去菌膜呈褐色,头部红褐色,腹部有足8对,有环纹20~30个,于见黑点状气门质地质脆,易折断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淡黄白色黄白色鉴别子座呈长棒状,长2.5~8cm,直径0.3cm,头部稍膨大,表面深棕色,有细纵皱纹,子座顶端有0.2~0.3cm不育部分,子囊壳大部分陷入子座中呈长棒状或有分枝,长4~10cm,直径0.2~0.3cm,头部稍膨大,表面灰褐色,有细纵皱纹,无不育顶端,子囊壳全埋入子座内气味气微腥,味微酸气微香,味淡

表横切面组织构造比较

冬虫夏草亚香棒虫草显微鉴别虫体不规则形,四周为独体的躯壳,其上着生长短不一的锐刺毛和长绒毛,有的似分枝状。躯壳内为大量菌丝,其间有裂隙。子座周围由子囊壳组成,子囊壳卵形至椭圆形,下半部埋于凹陷的子座内。子囊壳内有多数细长子囊,每个子囊内有数个具有横隔膜的子囊孢子,不育部中间充满菌丝,其间有裂隙,无子囊壳。整个充满菌丝,体腔部显深棕色环。子囊壳全埋于子座内,卵形至长椭圆形,壳壁深棕色,壳内子囊多数着生于壳的基部,长条形,内有狭长形的孢子2~4个。

薄层层析鉴别

取冬虫夏草、亚香棒虫草各1g,分别研成细粉,加乙醚溶出杂质后,用氯仿提取,滤过,滤液挥去氯仿,再用20%乙醚回流提取,并浓缩至5ml,作为供试品,另取对照品D-甘露醇0.5g,同法制成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取硅胶G10g,用0.3mol/L硼酸制板)上,以正丁醇-醋酸-水(2:1:1)为展开剂,展开,晾干,喷以稀释5倍的0.1%高碘酸钾,烘干,再喷洒0.5%联苯胺醇液,则在蓝色背景中呈白色斑点(见图1)。从层析结果表明:冬虫夏草与亚香棒虫草有一定的区别,冬虫夏草与对照品D-甘露醇的薄层图谱基本一致。


标签:冬虫夏草 鉴别 虫草 亚香棒

声明:
1、藏红花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医学相关、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2、本站部分图片整理自网络,无法核实真实出处,仅为分享知识,如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小编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