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本草品汇精要》记载的藏红花

目录:卷之四十一,本草图经本经外草类

篇名:草之走

内容:无毒植生,撒馥兰主宽胸膈开胃进饮食久服滋下元悦颜色及治伤寒发狂(今补)。

名:番红花

苗:谨按撒馥兰三月莳种于阴处其根如蒜硬而有须抽一茎高六七寸上着五六叶亦如蒜叶细长绿色,五月茎端开花五六朵如红蓝花初黄渐红六月结子大如黍花能疗疾彼土人最珍重今亦入贡合香。多用之地:出忽剌散并怯里慢黑里撒马儿罕时:(生)三月生苗(采)五月取花。

收:曝干

用:花

质:类红蓝花而长

色:红

味:甘微酸

性:平温

气:气浓味薄阳中之阴

臭:香

主:散郁调血

制:碾细用

合治:碾烂合羊心牛心或鹿心用火炙令红色涂于心上食之,能治腰背胸膈头项作疼及止弱人食之亦能壮盛。

 

《本草品汇精要》

《本草品汇精要》

 

《本草品汇精要》简介

《本草品汇精要》,该书是公元1505年,明弘治十八年刘文泰等撰辑而成。唐宋两朝都有官修的本草,明代弘治朝亦思作此举,故敕命刘文泰撰辑本书。

2002年,中国文化研究会全文影印出版了《本草品汇精要》,该书是明孝宗于弘治16年(1503)8月下诏太医院编修的一部国家药典。在司设监太监刘文泰的组织下,一个设有总督、提调、总裁、副总裁、篡修、验药等9种职位的修撰班子组成,包括誊录、绘画人员在内共49人。在经历一年半修订后,药典编纂完成。

编撰者按照宋人唐慎微的《证类本草》旧例顺序,把入药之物分为玉石、草、木、果等10部,每部分为上、中、下三品编写,全书共收药物1815种,正文用朱墨两色分写。正文之前绘有精美的彩色写生图达1358幅之多,是中国第一部大型彩绘图书。同时编撰者还舍弃了当时已比较成熟的雕版印刷技术,而由14位工匠分色缮写文字,8位宫廷画师负责绘图。全书完成后,由明孝宗亲自撰写序言,并仿照《永乐大典》格式装帧成36册,装入楠木盒中保存,是为明代宫廷的正统抄本。

但是,此书完稿后仅两个月,明孝宗却意外“驾崩”,其死因成为天大疑案。而原书编纂人员中的49人中有12人涉嫌谋害孝宗皇帝,遭到查办,于是这部明代药典《本草品汇精要》一直封藏在宫中内库里。后不知通过何种途径于1877年藏入罗马国家图书馆。

本书我国明代编纂修订的一部官修本草著作。全书共42卷,外加1卷目录和序例等内容,载药1821种,分十部(玉石、草、木、人、兽、虫鱼、果、米谷、菜)。内容涉及药物鉴定、炮制、药性理论、临床应用等各个方面,而且还有农业农艺、生产自救等方面的知识和理论。每部各药名下,首先朱书《本经》,次以墨书《别录》的内容;再次又分名、苗、地、时、收、用、质、色。味、性、气、臭、主、行、助、反、制、治、合、禁、代、忌、解、膺甘四项(甘四项非每药悉具),分别序达每药的异名。产地、采集、色质、制法、性味、功效,主治、配伍、禁忌、真伪等。各项的注释,都根据历代本草所述;其据诸家的注释而“不须逐一详名”者,题回“别录”(非《名医别录》);对其近代用效而众论同,旧本欠发挥者,另加注解,则题曰“谨按”。

本书的优点是分项精确,叙述简明,使读者能有系统地了解每一种药物;其缺点是主要材料摘自历代本草,而不是作者从实际观察研究出来的论断,所以更有增补,但发明不多。

本书撰辑成功,因明孝宗逝世,稿存内府而未刊行。其成书年代早于《本草纲目》,因未刊印流传,故在医药学史上未发生什么影响;但从中药发展史来看,对本书应于以重视。

本书有明代的绘写本及清代的重抄本。北京图书馆有残存的清代重抄本十三册。至于明代的绘写本和清代重抄本的其余部分,是否存在,尚待查考。现所见到的是商务印书馆据散失前的清代重抄本晒蓝底本排版重印而发行的。


标签:藏红花 番红花 记载 古籍 明代

声明:
1、藏红花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医学相关、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2、本站部分图片整理自网络,无法核实真实出处,仅为分享知识,如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小编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