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弱双拼”种辣木 穷村“摘帽”谋发展
南宁日报原文标题:“强弱双拼”干产业 穷村“摘帽”谋发展
从2016年4月开始,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坛洛镇那坛村涌起了一股种植印度辣木的热潮,在近3个月的时间里,全村共种植了170亩辣木,速度之快令人惊讶。
辣木是什么?其经济价值如何?为何得到那坛村民的青睐?日前,记者来到坛洛镇那坛村,探访这种被当地村民称为“致富之菜”的辣木。
“走”出去引产业
那坛村是距离坛洛镇镇区最近的一个贫困村。全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68户,228人。“贫困的根源是什么?是生产力的低下,是产业发展的滞后,是生产设备的落后。”那坛村第一书记覃唯嘉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所在。
“尽管那坛村存在许多客观原因,但村民的脱贫意识非常强烈。”覃唯嘉为了研究脱贫对策,几乎天天泡在村上,了解村民意愿和贫困户实情。
“第一书记到村里来,真的会帮我们脱贫吗?”覃唯嘉记得刚到村里时,很多村民都有怀疑,认为只是“走走形式,装装样子”,贫困的“里子”还是不能彻底改变。
村民们的疑虑更加坚定了覃唯嘉让全村脱贫的决心。在他看来,扶贫不能“摊大饼”“撒大网”,要因地制宜,寻找合适的产业,输血变造血。“我们梳理出因病、因学、因残、缺资金、缺土地等致贫原因,然后分类施策,确定全村的脱贫思路。”覃唯嘉认为,不能等“输血”,“走出去”引产业是那坛村唯一的出路。
经过多方了解,覃唯嘉将目光锁定在了辣木产业上,在里建的辣木基地里,他看到了那坛村的脱贫希望。很快,那坛村与辣木基地达成了合作意向。
“拼”起来搞合作
源于印度的辣木周身都是宝:叶子是美味的菜心,树身及根茎部分不仅可以做配料,还可制成抑制高血压、糖尿病、便秘等病症的保健品。辣木的经济价值早已得到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认可,国内市场同样热销。
“贫困户致贫的原因不同,我们必须采取不同的脱贫办法,”那坛村村支书李石辽告诉记者,村里因类施策,鼓励贫困户和非贫困户“拼凑”合作,制定了种植辣木产业的方案。李石辽介绍,有能力、有意愿但缺资金的贫困户,由贫困户出土地和管理、非贫困户出资金,收益五五分成;没有劳动力且缺资金的贫困户,由贫困户出土地,贫困户亲戚负责管理,非贫困户出资金,收益三七分成。
在贫困户李日信的辣木地里,辣木翠绿的叶子显得格外生机勃勃。李日信是5月开始种植的,种植了120棵,虽然只有一个多月时间,但辣木长势喜人。“这些辣木叶长得很快,你看多鲜嫩啊,看着就想吃。相信肯定能卖个好价钱。”李日信高兴地对记者说。
“那坛村土地肥沃、土地适合辣木种植,所以这一产业迅速发展壮大。”覃唯嘉说,种植辣木远比香蕉高效得多,而且更容易管理,可以改变当前村内单一的种植结构。
与李日信合作的村民叫李世录,他告诉记者,城区扶贫办对村里贫困户种植辣木给予优惠政策,一亩地补贴1000元,贫困户购苗成本每亩地只需200块,剩下的肥料钱则由自己筹集。
得益于良好的政策和合作形式,那坛村的辣木产业发展开了个好头。
“聚”起来谋发展
看到种植辣木的宽阔前景,霎时间,那坛村辣木树苗如雨后春笋般冒了起来。目前,接近一半的贫困户参与到辣木的种植中,这条产业发展路走得不易。“村里有了产业,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脱贫也更有信心了。”贫困户对脱贫充满了信心。
“以什么样的方式种植?销路渠道如何?谁是带头人?”这些问题又成了覃唯嘉新的思考问题。经过村“两委”和各坡队长的商议,坛恩坡和那排坡的队长牵头成立了南宁亿朗农业合作社,合作社与里建辣木基地进行合作,合作社今后所得收入将用来解决村里地文化教育、基础设施等问题。
“村里的产业发展刚刚起步,需要做的事纷繁复杂,我会尽职尽责,努力摘掉那坛‘贫困村’帽子,带领村民早日脱贫致富。”覃唯嘉说。
相关内容
标签:种植 辣木 广西 南宁
声明:
1、藏红花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医学相关、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2、本站部分图片整理自网络,无法核实真实出处,仅为分享知识,如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小编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