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木的种植环境及栽培技术概述
辣木(又称:鼓槌树、奇树)是一种神奇的热带、亚热带多功能植物,有着攸久的食用历史,营养丰富而全面,是目前已发现的最好的植物蛋白、维生素、叶酸、泛酸、钙、铁、硒等多种营养素来源,具有独特经济价值和保健功效,在国内有“奇迹树”、“母亲最好的朋友”和“医药百宝箱”等美称,而在台湾地区则被称为“21世纪人体保镖”。
早在数百年前就有食用或利用辣木的记载,19世纪欧洲从印度进口辣木油用于制作香水和润滑剂,古罗马、古希腊和古埃及有用辣木油保护皮肤的传统。
辣木生长迅速,当年栽种即可有收获。可采收嫩梢作蔬菜食用,也可采收叶片干燥粉碎作保健食品,还可采收嫩蒴果作菜用果,采收成熟蒴果作制种果。
辣木分为纤细型种、粗壮型种、块根型种三类。纤细型种中的 M.oleifera Lam.原产于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脉,由于口感好、萌发能力强,为栽培面积最大、研究最多的辣木种。
辣木叶片和果实富含多种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成分,每100g辣木的各种矿物质、维生素和必需氨基酸含量比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每日摄入标准高。据报道,其钙和蛋白质含量分别是牛奶的4倍和2倍,钾是香蕉的3倍,铁是菠菜的3倍,维生素C是柳橙的7倍,维生素A是胡萝卜的4倍。
很多发展中国家利用辣木来改善儿童营养不良,每天服用25g辣木叶片干粉,可获取推荐标准的42%蛋白质、125%钙、61%镁、41%钾、71%铁、272%维生素A和22%维生素C。
辣木的根、茎、叶、花和果均有不同的医疗功效,印度草医学认为辣木可预防300多种疾病。
千百年来,辣木作为营养食物、药物及其它功能原料而被人们开发、利用着,现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和中美洲的30多个热带、亚热带国家或地区。随着对其研究和开发深入,辣木正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美国基督教世界救济会(CWS)在很多国家建立了相关组织,倡导种植辣木,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当地民众对抗营养不良及提高艾滋病患者自身免疫力(该疗法正在临床试验中)。
一、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辣木属热带植物,但其适应性强,对气候、土壤等环境要求不严格。
1.气候条件
生长温度10~40℃和年降水量300~3000mm,生长适宜温度18~32℃和年降水量800~1800mm,能忍受53℃的高温和5℃低温,也能耐受轻微的霜冻和较长时间的干旱。
特注:因辣木树枝较脆,容易折断,要求静风或无大风的环境。
2.土壤条件
辣木对土壤质地和酸碱度要求不严,能在PH4~9的各种土壤中生长。适宜生产条件是PH5~6.5、土层深厚、地下水位低和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土。
3.地形条件
海拔和地貌对辣木生长影响不大,只要温度和雨量满足,辣木可在相宜的不同海拔和地貌条件下正常生长、开花、结果在。适宜海拔<1000m,坡度<25度。
二、苗木繁殖
一般采用种子繁殖。最好采用当年采收的完全成熟种子,种子萌发率可达90%以上。存放时间过长的种子,萌发率会降低,室温下常规保存一年的种子萌发率只有60%左右。热带地区常年可播种,但最佳播种期为2月底至3月初。
1.苗床准备
选择靠近种植地、静风、水源方便的土地,除去杂草、石块等杂物,平整好土地。用红砖砌长宽高约15000px×2000px×1000px的催芽床,然后放入河沙,厚度20~625px。苗床上方架设40%左右的遮光网遮荫。荫棚高1.7m,长宽依苗床规模的实际地形而定。
2.播种前处理
播种前,先除去缺陷种子、未成熟种子及霉烂种子,将选好的种子倒入已配好的药水中浸泡15~17h,侍播。药剂可选用800~1200倍液多菌灵、绿亨2号、白菌清等杀菌剂。
3.催芽
用平直的木棍将沙床平整好,手工将种子按入沙中,间距50px左右,播种深度1.5~50px为宜,太深或太浅会造成出苗率降低。播种后淋透水,然后用农膜覆盖。当年生的种子一般5~7d可出芽,第二、三年的种子出芽要晚3~5d。
4.营养土配制
育苗袋营养土要求肥沃、疏松,用净土、腐熟的优质有机肥与钙镁磷、复合肥按100:25:3:2的配比配制,混合均匀后备用。
5.装袋
营养袋规格300px×425px。营养袋苗床宜作低墒,宽2000px左右。装袋要求紧、满,将装好营养土的营养袋排置于苗床上,袋间相互靠紧。
6.移袋
播入沙床后一周左右,幼苗开始出土,当子叶刚展开时,移置到排置好的营养袋里。移袋时要非常小心,不能伤及幼苗的任何部位,栽好后尽快用800倍绿亨2号液或其它杀菌剂浇透。
7.幼苗管理
移栽成活后,每15d浇一次800倍绿亨2号等杀菌剂,并随时注意观察虫害,适时喷药。要经常淋水,保持袋内土壤湿润,但水不宜太多,以防烂根。
幼苗长至5~6片叶时,即可去除遮光网炼苗,4周左右株高可达1000px以上,即可适时植入大田。定植过晚则幼苗主根穿袋,影响成活率。
三、种植园规划与开垦
1.选地
辣木园地应选择交通方便,灌溉水源充足,地形开阔,冬季无霜,静风,没有重金属污染的微酸性或微碱性砂壤土或壤土,土层厚度>1750px,地下水位低于3750px,排水良好,坡度<25°的低山丘陵、台地或平地。
2.种植园规划
根据园地大小、地形和地貌条件,开垦前先对整个地块作一个整体规划,合理设置生产工棚、道路系统,包括主道、支道、生产路,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统,做到能排能灌。
3.种植园开垦
(1)清理
垦前植被不同,开垦工序也不同。垦前植被为高草灌木林地,要先行砍伐、清树、除草、整地等工作。如是农作物地,开垦工序就可简化。
(2)确定种植形式和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因栽植目的、植地的坡度而异,采梢和采鲜果的种植密度可比采叶及采种的大,坡地的种植密度比平地大。一般以采梢为目的的株行距为0.5m×1m或0.8m×1.2m,以采果、叶及种子为目的的株行距为1.5m×2m或2m×2m。
(3)种植面开垦
平地和坡度15°以下的缓坡地等高开垦;坡度大于15°时,修筑内倾等高梯田,梯田面宽1.2~1.8m。开垦应注意水土保持,根据不同坡度和地形,选择适宜的时期、方法和施工技术。平地、缓坡地或梯地开垦时留足表土。
(4)开挖种植沟(穴)及回穴
种植穴规格长×宽×深为0.5m×0.5m×0.6m,种植沟宽×深为0.5m×0.6m,长则根据地形而定。
开挖时,将穴面的表土挖起堆放在沟上方,再把沟内底土挖出堆放在沟下方。开挖时间以冬前10月至春季2月最好,最迟应在5月结束。回土前先将穴内的石块、树根及杂草清除,然后将农家肥及钙镁磷肥均匀撒在穴四周的土壤,一般每穴农家肥5~20kg,钙镁磷肥0.5~1kg。
在定植前10~30d回穴,将穴上方表土打碎回入穴底,再将其他碎土和肥料拌匀填入,直到填满并超出穴面250px。
四、定植
1.定植时间
当种苗长至苗高1000px,地径大于20px时进行移栽。定植前要施足基肥和回穴。有灌溉条件的一般在2~4月定植较好,无灌溉条件的最好在雨季初期或后期定植。辣木根属肉质,雨季降水集中。此时不宜栽植,容易发生根系和茎基腐烂。
2.定植方法
袋装苗栽植前应先把营养袋小心剥除,避免土团松散和伤及根系。在回穴后的定植穴中挖宽、深500px的小坑,将带土苗放入定植穴中,回穴土填实其空隙,用手轻压四周,使之略低于穴面,栽植后浇足定根水。
3.定植后的管理
定植一周后,要及时调查苗木成活率,发现死苗缺塘应尽早补苗,以使全园植株生长一致。风大的地方,定植初期用竹片等进行固定,避免植株倒伏。平坦或低洼种植地应起垄,开挖排水沟。
五、田间管理
1.土壤管理
(1)中耕除草
辣木是深根系作物,主要可生长到地面1750px以下,吸收根大部分都集中在30~1000px的土层内,根系横向扩展不大。栽种辣木后要适时进行深耕,以疏松土层,加深有效土层,改善土壤通气条件,有利于根系的伸展。
热区雨、旱两季分明,雨季雨水多且流失严重,而旱季较为缺水。通过中耕深锄,既可减缓辣木园地地表径流,且耕锄后的土体疏松,空隙大,使得雨水容易渗入土体,有利于减少雨水流失,提高土壤蓄水能力,缓解旱季土壤缺水现象。
通常在每年3~4雨季来临前和10~11月植株过冬前,对辣木园种植带面1~2m范围进行中耕并铲除杂草。由于辣木是一种绿色保健食品,不宜采用化学除草,通过人工或机械耕锄土壤,还可把各种杂草连根挖起,经过曝晒腐烂,消灭了杂草的同时又获得园地绿肥。
(2)土壤覆盖
辣木园土壤覆盖一般结合中耕锄草同时进行。把中耕铲除的杂草覆盖在距离辣木树干15~500px的范围,既防止树盘周围的杂草生长,同时树盘间覆草还可增加雨水向土壤中的渗透量,减少雨水的流失,增加土壤水分。在旱季还可以大大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抗旱能力。
(3)种植带面扩带
针对缓坡地辣木园因在生产操作如行走、除草、追施肥料、采收作业或雨水冲刷等引起种植带面垮塌变窄,应注意扩带,扩带与维修梯田同时进行。当种植带面宽度减少约1/3,必须向外埂填土,修剪后的老枝残枝可用于填覆外埂,保持带面宽1~2m。台地外坡不宜除草,宜割草留根护坡。
2.水肥管理
(1)施肥
肥料种类: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有机肥如猪牛栏肥、绿肥等;化学肥料如尿素、钙镁磷肥、硫酸钾、复合肥等。
施肥方法、用量及时间:定植后一年的辣木经过快速生长和多次采收,要消耗树体内大量的营养物质,只有及时补充,才能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定期追肥尤为重要。以采梢和叶为目的的,追施以氮肥和有机肥为主;经采花、果和种子为栽培目的者,追施以有机肥和钾肥为主。
辣木树施肥,宜在离主茎20~1000px处挖弧形施肥沟,沟长1250px、宽500px、深750px。
每年1~2月份,结合园地管理和维修梯田挖施肥沟,施有机肥1.5~2kg/株和复合肥(N:P2O5:K2O=18:18:18)200g/株。以采梢、采叶为目的有,应及时喷施0.5%的磷酸二氢钾、菜用叶面肥和微肥,每月2次;在4~5月份,施保果肥,以磷、钾、钙肥为主,200~300g/株;采果后10~11月份,施养树肥,复合肥300~400g/株。
(2)水分管理
辣木适宜在年降水量800~1800㎜的干热或温热地区栽培。就云南热区而言,降水较充沛,能满足辣木树体生长需要,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如西双版纳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10月份,干湿季节极为明显,降水的不均匀与辣木正常生长需要均衡的水分矛盾,采用适当形式的灌溉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灌溉:一般旱季需要灌溉,以滴灌方式最好。园地架设滴灌系统,将水通过低压管道系统送到滴头,形成水滴灌入树根部土壤,可以较小的水量使辣木树根系土层经常保持湿润。在旱季使用滴灌,对幼树可以起到抗旱保苗的作用;对成龄树可增加辣木鲜叶及果实的产量,品质也有提高。
排水:辣木根系肉质,雨水浸园后如排水不畅,根系容易感病烂根。在干湿季节分明的多雨地区尤其分注意排水。建园时,地势平缓、土壤黏性较强的辣木园地要预先开挖好排水沟,沟宽1000px,深750px,长视地形而定。在雨季来临时,要疏通排水沟周围的杂草、杂物,保证及时排水,避免暴雨浸园造成涝害,影响树体生长。
3.树体管理
(1)定型修剪
辣木树在幼龄期有明显的主干,主干细长,侧枝生长较弱,树形纵向生长。一年生辣木树不经过修剪,会长至3m,若再不修剪,会笔直长高至8~10m。因此必须及时修剪,以抑制顶端生长优势,促生侧枝,培养好骨干枝,形成健壮、合理的骨架,以得后期生产。
为了增加分枝及采收,用作采梢的辣木应将植株高度控制在1.5m以内。一般通常在主茎直径≥50px时,从离地高1250px处截干,截干后,选3~4个健壮的新梢作一级分枝,抹除多余的新梢。当新梢长至1500px,进行再次截干,再培养3~4条二级分枝。经过合理的控高定型,可确保辣木树的产梢量。
用于采叶的辣木树,应在主茎直径达到2~75px时,在离地1m处截干。截干后,从萌发的嫩梢中选择不同方位的健壮嫩梢3~4枝,留下培养成一级分枝。当主干枝条长到1m、直径≥50px时,再进行第二次短截,促进二次分枝;侍二级分枝长至1250px再进行断顶,促发侧枝。每个一级分枝上选留3~4条二级分枝,植株高度控制在1.5~2.0m,即可形成一个分布均匀、结构合理的树冠。
用于采种的辣木,应在主茎直径达到4~125px时,在离地高1.2m处截干。截干后,选4~6个健壮的新梢作挂果枝,此后一般不作过多的修剪,仅对徒长枝进行修剪。控制植株高度在2.0~2.5m,既保证枝条多挂果,又确保枝条不被折断。
(2)日常树体管理
辣木生长快,树冠内的枝条生长细而密。整形后还需及时疏剪,对树冠内部的枝条进行适当调整,剪去徒长枝、老弱枝、病虫枝,以利树体通风透光,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促进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对不同生产目的的树体,如采叶、摘梢、采果或采种子的辣木树,采后还需作相应的树体管理,注意追施肥料,促进树势恢复。
(3)衰老植株的复壮
辣木树经过多年的采摘和轻度修剪后形成大量的细弱分枝,形似鸡瓜,故称“鸡瓜枝”。“鸡瓜枝”形成后,新梢抽生减缓,产量和品质下降,此时采用重度修剪也难以达到大幅增产,必须进行截干复壮。截干后抽出的新梢粗壮,生长快,4~6个月后就能培育出 全新的树冠。
具体做法是:在离地0.6~1.0m的高度,用锯子将所有“鸡瓜枝”去除,修口力求光滑,略倾斜,并用油漆或凡士啉进行涂封保护。修剪后及时追施肥料,促生新的骨干枝,以利来年破产。
六、病虫害防治
1.病害
(1)根腐病
症状:植株萎蔫,多数叶片不脱落或脱落。感病初期不易发现,当植株出现叶片无光泽、变为浅灰绿时,已进入感病后期,可在一两日内突然萎蔫、死亡。病株根部,可见茎基及根病部腐烂,有的带恶臭味;切开感病茎基部,病、健组织交界明显,病组织呈水渍状。在雨季将病株感病部挖开裸露,在空气湿度较大或降雨1~2d后,可见病组织上长有大量白色霉层。
病原菌:半裸镰刀菌。
发生:一年四季皆会出现,定植1~2年内的植株受害较多,5~9月为发病高峰期。
防治:多施有机肥,保持土壤疏松透气。田间修建排水沟,避免雨季产生积水。种植面覆盖,避免高温旱季水分过度蒸发和地温过高。
(2)果腐病
症状:嫩果感病后失去光泽,停止生长,整条果萎蔫,变褐缩小,干枯;膨胀期和刚进入成熟期的果荚,感病初期病部呈水渍状,病斑呈褐色,在持续降雨天气过程中,病斑迅速扩展,随后感病的果荚缩小、变薄,成褐色,最后整条果腐烂,种子失收。天晴后病果表面出现黑色厚垣孢子或黄色孢子堆和白色菌丝体,在25~30℃保湿24h后有白色菌丝生长。本病害最明显的特征是果实受害后末端缩小、变色,病果在树枝上风干而不脱落。
病原菌:半裸镰刀菌。
发生:主要发生在4~7月果实快速生长期和接近成熟期,连续2~3d高温阴雨天气就可造成病害流行。多雨年份常常造成种子失收。
防治:3~6月份嫩果期及时防治蚜虫、夜蛾、小菜蛾、红蛛蛛、蝽类等为害,最大限度减少病原菌入侵伤口。
及时剪去病虫枝、过密枝、弱枝,适当疏果。
喷洒50%的多菌灵600~800倍液或80%的绿亨2号(多福锌)800~1000液。用药时间间隔7~10d,一般连续用药2~3次。根据实际情况,3~6月可使用苦烟碱、阿维因、阿维·吡虫啉等低毒杀虫剂与多菌菌或绿亨2号等杀菌剂混配,病虫一起防治。
(3)落叶病
症状:植株出现大量落叶,脱落叶片多为黄绿色或黄色,少数为绿色。脱落叶片上有病斑,病斑多为点状或圆形、近圆形,少数为不规则形,边界清楚;中央浅褐色,外围深褐色,周围呈绿色,偶有穿孔。感病初期,病斑呈水渍状,随着病情发展,病斑扩大,叶片逐渐褪绿变成黄绿色或黄色,病斑周围呈绿色,随即脱落。病情严重时,植株老叶全部脱落,只盛新抽的嫩梢。
病原菌:黑星菌。
发生:一般常年发生在连续高温降雨后。
防治:进入雨季后,喷雾50%的多菌灵800~1500倍液或80%的绿亨2号(多福锌)1000~3000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2000液等低毒杀菌剂等进行预防。用药时间间隔5~7d,一般用药2~3次。
(4)嫩梢萎蔫病
症状:新抽生的嫩梢感病后,嫩叶、芽萎蔫脱落(黑星属真菌)或不脱落(半裸镰刀菌),而后嫩枝干枯死亡。当空气湿度大时,可在干枯的病枝上看到黑色点状厚垣孢子堆(黑星菌厚垣孢子)或橙黄色孢子堆(半裸镰刀菌)和白色菌丝体。
病原菌:黑星菌、半裸镰刀菌。
发生:主要发展在雨季和晨露重的季节,一般常见于采嫩梢的园地。每年5月至翌年的2月均可出现,7~11月为发病高峰期。感病重时,新梢枯萎,植株停产。
防治:避免在雨天或露水未干时采摘嫩梢。增施有机肥。在雨季,出现持续降雨的天气过程后,采摘嫩梢后要及时喷雾50%的多菌灵600~800倍液或80%的绿亨2号(多福锌)800~1500液等低毒的杀菌剂。用药时间间隔5~7d,一般连续用药2~3次。
(5)回枯病
症状:枝条回枯,在雨季生产性采梢后的植株上出现,嫩枝条干枯、萎缩,无新梢抽生。枝条伤口感病初期呈水渍状,随后逐渐向下扩展,枝条逐渐萎蔫、干缩,芽不能正常抽生。
剪口回枯,植株修剪形成伤口后,剪口干枯,在高温潮湿环境下干枯部分逐渐向下蔓延,干枯部位上出现橙色的孢子堆和白色菌丝体及黑色点状厚垣孢子堆。严重时造成植株衰弱或死亡。
病原菌:半裸镰刀菌。发生:周年均可发生。
防治:采梢或修剪后在伤口上喷洒50%的多菌灵600~800倍液或80%的绿亨2号(多福锌)800~1000液。用药时间间隔7~10d,一般连续用药2~3次。
(6)枝条溃疡病
症状:未木栓化嫩枝感病初期出现水渍状病斑,随着枝条的逐渐木栓化,病斑干枯,病斑中央凹陷露出木质部,空气湿度大时,在病斑上可见有黑色小霉点(厚垣孢子堆)。
病原菌:黑星菌。
发生:常在5~11月发生,发生在嫩枝和半木栓化的枝条上。在连续降雨后,嫩枝和半木栓化枝条上出现水渍状病斑,天晴后在 日病部凹陷露出木质部。
防治:不需单独防治,可与嫩梢萎蔫病、落叶病同时进行防治。
2.虫害
(1)红蛛蛛
分类: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昆虫。
症状:以成虫或若虫群集在叶背(偶有在叶面)吸取汁液,初期在底层叶片,以后逐渐扩散到全株,初期叶面呈褪绿小点,发生严重时小点连成片,全部叶片枯黄似火烧状,叶背面有丝状物,造成落叶和植株衰亡,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产量。
发生:一般在3~5月高温干燥时期发生,特别是在棚栽中如果不及时防治,10d内可蔓延到全棚受害,严重影响植株生长。
防治:及时采收,特别是底层叶片,这样可以减少虫源,并能保持通风透气。适时观测虫情,点状发生时尽早除去带虫叶片。大面积发生时,进行重度修剪,剪除所有带有叶片的枝条,修剪后轮换用75%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或25%灭螨猛可湿性究剂1000倍液、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喷雾,隔7d喷1次,连喷2次。
(2)斑潜蝇
分类:双翅目潜蝇科昆虫。
症状:以幼虫或成虫为害叶片,但幼虫为害较大。幼虫主要在成熟的叶片上取食正面叶叶肉,形成从细到宽的蛇形弯曲虫道,两侧有交替排列整齐的黑色虫粪,老虫道后期呈棕色的干斑块区。为害严重时,一片小叶上有4~5个虫道,导致叶片枯黄甚至脱落,造成产品品质和产量下降。
发生:棚内周年发生,世代交叠严重,大田发生较轻。防治:加强管理,及时采收成熟叶片,不仅能保持高产,又可减少虫源。适时观测虫情,尽早除去带虫叶片。根据成虫的趋黄性,在大棚内挂黄色粘虫板进行诱杀。大面积发生时,轮换使用0.2%阿维虫清乳油1500倍液或25%灭幼脲3号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隔7d喷1次,连喷2~4次。
(3)斜纹夜蛾
分类:鳞翅目夜蛾科昆虫。
症状:低龄幼虫先啃食叶面叶肉,随着虫龄增加取食整个叶片,4龄后进入暴食期,严重时可吃光植株所有叶片和细嫩枝条,造成植株衰退甚至死亡。
发生:棚内周年发生,世代交叠严重,大田发生较轻。防治:适时观测虫情,及时摘除带卵块的叶片。人工捕捉幼虫,用性引诱剂诱杀成虫。严重发生时杜邦安打4000倍、保尔EC1000倍、虫蛾毙治EC1000倍、0.2%印楝乳油1000倍等生物制剂进行喷雾,为了避免产生抗药性,以上药剂应交替使用。达到采收标准时及时采收,采收后人工后捕捉幼虫,减少虫源,确保下一轮辣木生长。
(4)小菜蛾
分类:鳞翅目菜蛾科昆虫。
症状:初龄幼虫仅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在叶上形成透明斑块。3~4龄幼虫可将叶片食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全叶被吃成网状,接着为害嫩茎、幼果和籽粒。
发生:10月到来年6年发生,棚内周年均可发生,世代交叠。防治:加强管理,及时采收,采收后除去所有病叶。利用小菜蛾的趋光性,安装黑光灯进行诱杀或用诱捕器进行性诱捕。严重发生时用生物制剂如0.2%苦皮藤素乳油1000倍液或0.5%黎芦碱醇800倍液、0.3%印楝乳油1000倍液、阿维菌素2000倍液、小菜蛾病毒颗粒剂400倍液、BT乳剂600倍液进行喷雾,为了避免产生抗药性,以上药剂应交替使用。
(5)螟蛾类害虫
分类:鳞翅目螟蛾总科螟蛾科昆虫。
症状:幼虫取食叶片及所有绿色幼嫩部分,还蛀食嫩枝,取食树皮和果皮。初期仅取食叶片,远看似火烧桔黄一片,后期取食树皮和果皮,还蛀食嫩枝,严重影响辣木生产。
发生:一般在3月到8月发生,干旱年份发生严重。防治:加强管理,及时采收,采收后修剪所有病枝叶并进行杀虫处理。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安装黑光灯进行诱杀或用诱捕器进行性诱捕。严重发生时用生物制剂如0.2%苦皮藤素乳油1000倍液或0.5%黎芦碱醇800倍液、0.3%印楝乳油1000倍液、阿维菌素2000倍液等进行喷雾,为了避免产生抗药性,以上药剂应交替使用,喷药要全面,包括地上的杂草。
3.生理性落叶
症状:突降大雨后,在2~3d内植株叶片迅速褪绿变黄、脱落。脱落的叶片多为黄绿色或黄色,少数为绿色。同时,新叶抽生速率减缓,叶片生长停滞。严重时,老叶全部脱落,只剩新抽生的嫩梢。
病因:生理性水分胁迫反应。
发生:一般在5~7月,旱季、雨季交替时节发生,即在旱季末、持续高温干旱天气下突然大雨后发生大量落叶。在透气性较差的黏性砖红壤园地落叶更为严重。。
防治:在雨水来临前采收老叶,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通透性。
七、采收
1.嫩梢采收
(1)采收时期及方法
辣木生长迅速,当年栽种即可进行嫩梢采收。采摘嫩梢,一般在辣木植株高0.8m,主茎直径达到50px,待嫩梢长到30~1000px时,在其未木栓化处500px进行采摘。
方法一:采摘整株嫩梢的1/2,留下的1/2嫩梢继续生长,轮流采摘,不修剪。方法二:采全部长约750px以上的嫩梢,每采摘三次修剪一次。方法三:采摘全部长约750px以上嫩梢,每采摘一次修剪一次。以上3种采摘方法可以根据种植地水肥供给和采摘时的天气条件合理选择,交替使用,既能获得高产又可适当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采梢后的植株必须保留适当的叶片,确保其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以利生产。
营养充足条件下,一般雨季约25d可采一次,旱季40d左右采一次。
(2)保鲜
采下的嫩梢,呼吸强度高,常温下,采后1~2h的嫩梢叶片会大量脱落,品质大幅下降。因此应及时将采下的嫩梢用保鲜膜密封,放置在低温(5℃)的冷藏环境中贮存,一般保鲜期可达5d左右。
(3)采后管理
嫩梢采收后需要及时修剪,剪除残留的半木栓化绿枝,以减少养分消耗。当腋芽萌发至125px长时,喷施含氮高的叶面肥,以提高后期嫩梢的产量及品质。
2.叶片采收
(1)采收时期及方法
一般在植株主茎直径达到75px,有效分枝直径达50px左右,叶片呈深绿色时,可采收。
方法一:直接用手从复叶叶柄基部采摘整个复叶
方法二:采收与修剪相结合,先用村前剪下2/3~3/4长的枝条,再从剪下的枝条上采摘叶片。
可根据种植地生产需要和劳力等选择适合的方法。采用方法一后必须进行回缩修剪,修剪后的树体高度控制在1.5m内,以减少树体养分消耗,增加侧枝分生。
在辣木适宜种植区,一般90d可采收一次,每年采4次。
(2)干燥
辣木叶采收后要及时摊凉,忌长时间堆放。堆放的叶片容易发热、发黄并产生酒味,堆放过长的叶片如热水烫熟,呈黄褐色,严重影响品质。
晴天时,采收下的叶片可以直接在晒场上摊放,3~4d后即自然干燥。若不期遇雨,则应及时将采下的叶片放入热风干燥箱中干燥,箱内温度调到50℃,干燥4~5d即可装袋收贮。
(3)采后管理
采叶后主要以有机肥和氮肥为主进行根圈追肥,一般雨季30d施一次,旱季60d施一次。根圈根据树体的大小,在离主茎20~1000px处挖弧形沟,放入复合肥(N-P2O5-K2O=18-18-18)300~400g/株或有机复混肥5000g/株。
3.果实采收
(1)采收时期及方法
辣木在云南西双版纳栽培,由于受当地高温、高湿气候环境的影响,每年在3~6月份挂果一次。而在干热河谷地区,每年可在2~6月份和9~11月份挂果再次。一般植后第一、二年果实产量较低(年30~50个/株),随后逐年增加。
辣木果实采收根据生产用途不同分为菜用果和制种果采收。辣木树枝较脆,挂果多而重,容易造成枝条折断。若合理安排菜用蒴果和制种蒴果采收,则既能采到口感好的未成熟鲜果作为蔬菜食用,还可进行疏果和保果,避免后期因挂果过多造成枝条折断。
菜用果采收:食用辣木蒴果内的嫩种仁,应侍蒴果内的种仁膨胀结束时采收。一般在观察到果皮为淡绿色、蒴果半木栓化时,即可手工进行采收。
制种果采收:成熟的辣木蒴果,其果皮呈黄褐色,侍果皮趋于干枯时即可采收。采收过早或过晚都不好。过早采收,种子成熟度不够,影响其出苗率;采收过晚,蒴果在枝条上会自然裂开或种子发芽、发霉、虫蛀、变质。
(2)贮存
采下的菜用蒴果,在常温下可存放1~2d,若放置在低温(5℃)的冷藏环境中,存贮期可达5~7d。
用作制种的蒴果,采收后应及时去除果皮,种子在室温下自然晾干后用透气性好的塑料网袋装放,存放时间以1年为宜,时间较长会影响种子出芽率。
(3)采后管理
采果后进行回缩修剪,将植株高度控制在2.0m以内,同时剪除老、弱、病枝。在主茎20~750px处挖弧形沟,施入复合肥(N:P2O5:K2O=18:18:18)300~500g/株或有机复混肥10kg/株,确保下产量。
相关内容
标签:种植 辣木 技术 栽培
声明:
1、藏红花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医学相关、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2、本站部分图片整理自网络,无法核实真实出处,仅为分享知识,如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小编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