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诸天村绽放来自杭州的藏红花
清江之畔,曾养在深闺无人识的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诸天村,如今因“红花”而引得众人来。走进这里的萧山利川高科技农业示范园,新启用的投资700万元的全自动恒温玻璃大棚内,20多天前刚收获的、比大蒜略大些的西红花种球整齐地摆放在一排排铁架上,大家都在静候它们三个月后的花开。
图:2019年9月,利川第一次开出“杭红花”。记者 李忠 摄
这是第一批真正从利川土地上生长出来的西红花种球。去年9月,园区引进的10万余颗西红花种球,在诸天村农舍临时改造的催芽温棚内,绽放了第一朵“山川之花”,开花比杭州提早近20天,这十分有利于育种球创高产,西红花在利川试验育苗大获成功。
这段时间,诸天村老书记袁启鲜几乎天天到玻璃大棚报到,看一眼这些稀罕玩意。在老书记眼里,它们是脱贫的“致富之花”。他等待的,不只是花开花落,更是西红花走进诸天村的千家万户。
说它“稀罕”,是因为一株西红花只产三根花丝,烘干后每根重约0.02克,“微不足道”的它们却市场广阔。目前全国西红花种植面积也就几万亩,在市场上论克卖还供不应求。
诸天村有贫困人口300余人,因人多田少、种植方式粗放,一直无法突破亩产收益低的瓶颈。2019年,萧山与利川签署战略合作,由萧山企业阳田农业与利川凉源农业合作成立不亦乐乎公司,建设运营规划面积达1500亩的萧山利川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其中一项重要使命,就是西红花在利川的产业化种植推广。
引种成功意味着诸天村农户将新增至少两笔收入。因为气候原因,当地只种一季粮食,冬季农田“空窗”,刚好种西红花种球,等来年5月底前收割后,又开始种新一季粮食。“错季种一亩西红花半年纯收入能到1万多元,如果算上种球日常管理、采花、烘干等工作,家庭年收入相当可观。”园区负责人孙利明说,按计划,今年10月西红花种植面积将达100亩,到明年再扩至1000亩。“最快今年10月,就将启动与诸天村的合作,引导村民种西红花种球。”届时将形成贫困户、农业合作社、扶贫产业园、专业市场于一体的产业链条。
就在玻璃大棚不远处,七幢被农田包围着的三层小洋楼特别显眼。这是在建的杭州求是西红花研究院,由阳田农业发起,浙江大学做技术指导。预计年底前,这里将建起产品检测、开发以及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
“杭州是我国国产西红花的发源地,1963年国家药材公司从原西德引进的西红花种球在杭州药物试验场首次栽培成功。现在,杭州又把最前沿的种植技术带到了利川。”年轻时在药试场师从西红花引种栽培前辈、长期从事西红花研究的浙江大学食品营养学教授沈立荣更喜欢把利川开出的西红花称作“杭红花”。诸天村是利川有名的“民歌村”,龙船水乡也在这里。“杭红花”的到来,无疑让这场跨越1200公里的扶贫协作有了浓浓的“杭情施意”。因为它的背后有宏大的“融合计划”,在诸天村打造一个“农业+文化+旅游”多元素融合的产业综合体,并积极争创“一带一路”农业产业示范园区,更期待“杭红花”成为像“利川红”一样的利川地理标志。
有民歌、有龙船调,更有“杭红花”。接下来,这里将开设利川农产品销售展示中心,成为利川旅游必到点。更具探路意义的是,“杭红花”基地里还展示着高架草莓、水果番茄等先进种植技术,尽管这些技术在利川是新生事物,但可看、可学、易操作的自动化设备,将让更多先进成熟的技术以一种高起点的态势向全域推广。
“我们把这称作全产业链帮扶。”杭州扶贫干部、利川市委常委、副市长吴建华说,萧山结对帮扶利川有个“八字原则”,即“扬其所长,扶其根本”。最近三年帮扶建立的15个扶贫产业园,基本实现乡镇全覆盖,并通过“链式扶贫”,做大做强本地特色农业,让产业扶贫从“脱贫”走向“致富”。
作为在利川横空出世的“杭红花”则更具探路意义。利川市扶贫办干部坦言,“培育一个产业固然重要,但其中坚持的理念、实干的过程,对当地意义更大,也引发更多的产业思考。”就在最近,利川元堡乡党委书记陈显祥发出“招引令”,元堡将整合资源打造当地首个中药材加工产业园。对中药材种植面积从2016年不到3000亩到今年3万多亩的元堡来说,种植面积增长10倍后真正开启了更大的“产业破题”。
《杭州日报》2020年6月17日头版原文标题:山川绽放“杭红花” 记者 方亮 通讯员 盛良 钱潇
相关内容
标签:藏红花 湖北 杭州
声明:
1、藏红花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医学相关、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2、本站部分图片整理自网络,无法核实真实出处,仅为分享知识,如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小编删除,谢谢!